Tuesday, December 29, 2009

旅行后遗症

--某女坐飞机坐到完全internalized。
我说,走我们出门去退件衣服,那边来个,妈妈,我们坐飞机去吗?(当你娘是亿万富翁嘛?!)
吃午饭,某女要摆碗筷。摆就摆吧,人家有规则的。先握手里,说,12点整发,然后大大小小先问一遍,要什么筷子?小朋友(她弟弟啊,假装不认识)几岁了?要什么样的筷子?(就是长着一朵小红花的筷子闹闹也不会使啊!!)要还是不要冰?(吃大米饭啊妹妹!)这边的乘客已经不耐烦了,大声提醒,到12点零1分了空姐,可以吃饭了吧?!

--在我们锦绣中华的各色饭馆里吃了无数次饭以后,对饭馆那套完全门儿清。洗个澡吧,洗澡书变成菜单,某女摇身一变成了采购员/服务员/厨师/,浴缸里的黄色小鸭子成了黄鱼,红色小鸭子成了烤鸭,绿色小鸭子成了油麦菜,完全把浴缸改良成了饭馆。

--不说英文了。
要说带小孩子回过国的前辈们就是高啊就是高,总结出来多少真理。这次回国还真就对中文特别感兴趣了。以前要不断提醒她在家里讲中文,还每天听到无数让人啼笑皆非的混杂中文--"妈妈这个是快est的嘛?" 现在她反过来提醒我不要讲英文,就连书也要翻译过来读中文。朵朵在中国的时候看见大,中,小,天(对不起人民,她就认识这四个字)就像见到了费列罗榛子夹心巧克力大声炫耀,而且经常要求“画”中文字。当然说的还是完全没法跟国内伶牙俐齿的孩子比。

--闹闹也学了几个花招娱乐大众。
自己会用手指头比划2了,会说“BA BO" (大伯),会说乱七八糟的”妈妈爸爸闹闹抱抱“,会摇头晃脑的翻白眼假装睡觉,2岁高龄直追人家18个月的指标。

--认识了名人喜洋洋。
国内喜洋洋成风,基本横扫各种商品,就连汕头汽车站的郊区农民都扔掉了民工格子编织袋,改用喜洋洋编织袋。到饭馆,发给小朋友喜洋洋的玩具,小舅的车里也是两只,临走的时候在北京机场都派送了毛绒绒的喜洋洋一只。

--两个孩子彻底不喝牛奶了。
回家到处有人宠,爷爷大伯伯母姐姐宠,姥姥姥爷宠,小舅小舅妈宠,别的没有,乐百氏之类的甜水(大概含个0.001%的奶?)管够,两个人的消费惊人,基本是每天6-8瓶的样子。到后来基本泛白的牛奶疑似品(豆浆之类)都拒绝品尝。